TH哲居家專業家具工廠已在家具製造業界積累了十年的專業經驗,成為了家具設計和製造的佼佼者。
我們的使命是提供高品質、創新設計的家具產品,滿足現代家庭和商業空間的多樣化需求。從舒適的單人與雙人床架、支撐性極佳的床墊,到時尚多功能的沙發,我們的產品範圍廣泛,每件產品都是我們對工藝的熱愛和對品質的堅持的體現。
在TH哲居家專業家具工廠,我們熱衷於創新,不斷探索更加環保和持久的材料,以滿足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標準。
我們的團隊不僅擁有豐富的行業知識,更擁有對設計美學的深刻理解,確保每一件產品都能與您的空間完美融合。無論是為學生宿舍、出租物業、民宿還是高端飯店提供家具解決方案,TH哲居家專業家具工廠都能提供符合您特定需求和預算的高品質產品。
優質床架 - 為學生和房東打造完美睡眠環境
在TH哲居家專業家具工廠,我們深知一張舒適且耐用的床架對於保證良好睡眠的重要性。
無論是緊湊的單人床架還是寬敞的雙人床架,我們的每一款產品都經過精心設計,以確保最佳的品質和耐用性。
我們的床架採用優質材料製造,結合了現代美學和實用性,旨在提供長久而舒適的睡眠體驗。
針對學生群體,我們特別設計了多款單人床架,不僅價格合理,更兼顧節省空間的需求。
這些床架簡潔時尚,易於組裝,非常適合學生宿舍或租賃公寓的狹小空間。此外,我們還提供多種顏色和風格選擇,讓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喜好和室內裝潢進行搭配。
對於房東來說,我們的雙人床架是完美的選擇。它們不僅堅固耐用,能夠承受長期租賃的磨損,而且設計多樣,能夠滿足不同房產的裝修風格。
無論是現代簡約還是傳統經典,我們的雙人床架都能為租賃物業增添一抹獨特的魅力,提升租客的居住體驗。
舒適床墊 - 民宿和飯店的理想選擇
在TH哲居家專業家具工廠,我們的床墊是對完美睡眠體驗的承諾。我們精心設計的床墊兼具極致的舒適度和卓越的支撐性,不僅適合家庭使用,更是民宿和飯店的理想選擇。
無論是放置於我們的單人床架上,還是配合寬敞的雙人床架,我們的床墊都能提供無與倫比的睡眠體驗。
我們深知民宿和飯店對於客人舒適度的高標準,因此我們的床墊採用了先進的材料和技術,確保每位客人都能享受到最佳的休息。
此外,我們的沙發系列也同樣注重舒適性和耐用性,是公共休息區域的完美補充。
為了滿足不同客戶的特定需求,TH哲居家專業家具工廠提供了定制選項,包括多種尺寸、材質和款式。
對於民宿和飯店業主來說,我們的批量採購優惠將是一個無法抗拒的選擇。無論您需要配備單人房間或雙人套房,我們都能提供最適合的床墊和床架解決方案,並搭配優雅舒適的沙發,以滿足您的一切需求。
時尚沙發 - 適合各種商業和私人空間
TH哲居家專業家具工廠的沙發系列,是對時尚與功能完美結合的最佳體現。
從現代簡約風格到傳統經典設計,我們的沙發不僅滿足了不同個人品味的需求,更為各類商業空間,如民宿和飯店的公共區域,提供了理想的選擇。
我們的沙發與我們的單人床架和雙人床架相得益彰,創造出和諧統一的室內風格。
我們重視沙發的多功能性,因此不僅注重設計的美觀,更強調其實用性。
無論是用於家庭客廳,還是作為民宿和飯店的休息或等待區域,TH哲居家專業家具工廠的沙發都能提供最佳的舒適度和便利性。此外,我們的床墊產品也同樣遵循這一理念,確保每一個細節都能滿足客戶的需求。
我們特別注重材料的選擇,使用耐用且易於清潔的材料製作沙發。
這意味著,無論是家庭使用還是商業場所,TH哲居家專業家具工廠的沙發都能經受時間的考驗,保持其美觀和舒適度。我們的產品,從單人床架到雙人床架,從床墊到沙發,都是對質量和耐用性的承諾。
家具工藝的卓越與品質承諾
在TH哲居家,我們不僅僅是製造家具,我們是在創造一種生活方式。從時尚的單人床架到寬敞的雙人床架,從舒適的床墊到優雅的沙發,每一件產品都體現了我們對工藝精湛和品質卓越的承諾。
我們的客廳傢俱和臥室傢俱系列,以其獨特設計和無與倫比的舒適度,成為了無數家庭的首選。此外,我們的餐桌和腳椅組合不僅提升了用餐體驗,更為家庭聚會增添了一份溫馨與愉悅。
選擇TH哲居家,意味著選擇了質量、舒適和風格。無論您是在尋找完美的臥室家具,還是打造理想的客廳空間,我們都能滿足您的需求,並超越您的期望。
探索更多家具種類,實現夢想中的家
我們邀請您訪問TH哲居家的官方網站或是直接預約來現場看家具,從單人床架到雙人床架,從舒適床墊到時尚沙發,再到精緻的餐桌和腳椅,我們的每一件產品都是對美好家居生活的一次探索。
如果您有特殊需求,我們更提供定制服務,讓您的家具與您的生活方式完美契合。
別等了,現在就聯繫我們,開始打造您夢想中的家。我們期待著為您提供最優質的產品和服務,讓您的家成為真正的港灣。
官網連結:https://www.thome-shop.com/
line線上諮詢:https://lin.ee/9bMNm8W
電話 /04-7523366
時間 / 11:00-19:00
電郵 / seenear2003@gmail.com
桃園訂製床架TH哲居家家具工廠:您家居與辦公空間的完美選擇
在尋找高品質家具時,TH哲居家家具工廠無疑是您的理想選擇。憑藉多年的專業經驗和對工藝的精益求精,我們為您提供從時尚床架到舒適床墊、從經典沙發到現代辦公家具的全方位解決方案,每一件產品都是我們對品質和設計美學的堅持。
床架與床墊:舒適的睡眠開始於此員林家具行品牌床墊客廳家具推薦
我們的床架和床墊系列專為提供絕佳的睡眠體驗而設計。無論您偏好緊湊的單人床架,還是尋求寬敞的雙人床架,TH哲居家都能滿足您的需求。我們的床墊採用高
品質材料,確保提供最佳的支撐和舒適度,讓您每晚都能擁有恢復活力的睡眠。每一款床架都融入了時尚設計,不僅強調舒適,更為您的臥室增添一抹藝術美感。
沙發:您客廳的焦點彰化queensize床架
轉向客廳家具,TH哲居家的沙發系列兼具美觀與實用。從經典款式到現代設計,每款沙發都是對舒適和風格的完美詮釋。無論您是在尋找一款吸引目光的中心件,還是希望為家中創造一個溫馨的休閒角落,我們的沙發都能滿足您的需求。耐用的材質和易於清潔的表面,確保了沙發即使在繁忙的家庭生活中也能保持美觀和舒適。
辦公家具:提升工作效率的關鍵五股家具工廠無背化妝椅推薦
對於辦公空間,TH哲居家同樣提供了多種選擇。我們的辦公家具設計旨在提高工作效率,同時確保舒適度。從時尚的辦公桌到符合人體工學的辦公椅,每件產品都是對功能性和美學的深思熟慮。這些精心設計的產品不僅提升了工作空間的整體外觀,還為長時間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為您的家居生活增添一抹藝術中和家具行床邊櫃推薦
總的來說,TH哲居家家具工廠不僅僅是家具的製造者,我們是您生活空間美學和舒適度的創造者。從臥室到客廳,從個人空間到辦公環境,我們的產品系列旨在滿足您的每一個需求。每一件家具都是對優雅生活方式的一次致敬,讓您的居住和工作空間變得更加完美。
邀請您親臨TH哲居家,親自體驗我們對家具工藝的
熱情和專業。我們相信,無論是尋找理想的臥室家具,打造舒適的客廳,還是裝配現代化的辦公空間,您都會在TH哲居家找到滿足您需求的解決方案。我們的產品不僅代表了高品質和耐用性,更代表了一種生活的態度和風格。
加入TH哲居家的家庭,開啟您舒適、優雅生活的新篇章。因為我們不僅僅是賣家具,我們是與您共同創造夢想家園的夥伴。新北家具設計推薦
這個新年有點特殊,全國人民都窩在家里,疫情還沒有受到控制,每天總有增加的人,也有因為疫情失去生命的人,忙碌的不光是醫務人員,還有警察叔叔,社區的基層干部,另外還有四處奔波的記者們。來自疫區的人們,都進行了隔離,此刻有志愿者在行動,還有外賣小哥在這個特殊時期,發揮著小小的作用。 因為疫情的傳播有空氣傳播,所以出門都要帶口罩,到了人多的地方,也要量體溫,才可以有所保證不會傳染。現在工廠也停工了,學校也把課堂轉移到了網絡,來了一個停課不停學。在部分人都只能呆在家里,沒什么重要事情,也不會出門,除了去購物,所以超市里還是有人的,不過超市也作了消毒處理。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原本的陪伴成了現實,朋友圈里的各種信息,讓人們對這次疫情充滿了信心,希望可以打完這場戰役,早日恢復往日的平安。來自各個國家的支持,中國人相信可以戰勝這個小小的病毒。 現在全國都是一個樣,除了服務行業的人們還在工作,還有全國的市疾控也在抓緊時間找到良藥,可是每天總會有人在疫情中犧牲,為此中央政府很重視這次疫情,加強了人力和物力往疫區增援。而全國現在最缺的就是口罩,真的是一罩難求,不過有更多的愛心人士,把自已僅有的或者自行購買的口罩,義務的在大街上紛發,給需要的人們。 雖然有志愿者犧牲了,也有領導干部犧牲了,為了這次疫情,全國人民最好的愛國就是好好地呆在家里,這樣才是最安全的,少去人多的地方,出門帶上口罩。工作的時間延了又延,何時復工也沒有確切的時間,好在現在有網絡,手機,電視,在家也不會太無聊,看看小視頻,刷刷抖音,電視上的宣傳也是要學習的,一首首積極向上的歌曲,明星們的捐款,讓中國的大愛越發的凝聚起來。 保險公司也采取了一些措施,讓不幸患上疫癥的人們,可以有一定的保障。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全國人民團結起來,用不同的方式奉獻自已小小的力量。 中國加油!武漢加油! >>>更多美文:原創散文
成熟的稻穗低頭 那是我 播種的謙遜 蒼翠的青松傲雪 那是我 屹立的頑強 火紅的燭光燃燒 那是我 躍動的不屈 頹喪的落葉婆娑 那是我 涅槃的渴望 茂密的棕樹站立 那是我 挺直的堅韌 涼爽的清風吹拂 那是我 揮灑的自由 燦爛的暖陽照耀 那是我 給予的溫暖 澄澈的河水流動 那是我 涓涓的團結 明亮的繁星點亮 那是我 翱翔的無私 珍貴的時間流逝 那是我 逃走的回憶…… >>>更多美文:現代詩歌
——讀曾昭奮《從北京到南通》 《讀書》雜志在2006年第2、4、5、6期用四期連載建筑學家,清華大學教授曾昭奮先生撰寫的文章《從北京到南通》。曾昭奮先生,潮安縣人,早年在廣東金山中學讀書,后考入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1960年秋到清華大學執教至退休,曾任《世界建筑》主編十余年,曾昭奮先生所著的《清華園隨筆》近日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是曾先生近年創作的雜文隨筆集,圍繞與清華有關的人、事、物展開,款款道來,韻味深長,尤其是將建筑和藝術相融,有很強的藝術性和可讀性。 曾先生《清華園隨筆》沒有機會讀到。我一開始在《讀書》2006年第2期讀到曾先生的《從北京到南通》(一)時,并沒太多的在意,總以為是在講一些建筑方面的事,更沒想到建筑和藝術這個話語,及到后來,一篇一篇的讀完曾先生的文章,卻被文章里所敘之人和事所震撼。掩卷之際,內心久久難也平靜,建筑竟是這樣和藝術想融合,建筑的話語和藝術的話語竟是這樣相通,有共同的語境。 曾先生的文章中的建筑人物大多是建筑學家和中國現代建筑學的泰斗,人物的主線是建筑大師吳良鏞先生,以吳先生對建筑的研究和貢獻引出了眾多的建筑界大師,讓我在閱讀之時,感受到了建筑大師的建筑學識和藝術修養,更感受到了大師們的人格風采。曾先生的文章的另一條主線是以北京到南通這兩個名城,以及中國的城市規劃和城市建設為主線,勾勒一幅中國城市建筑的圖畫,作為行外人,對于建筑,對于城市規劃是沒有一絲的話語權,即使是從藝術的角度,對于建筑和建筑的藝術也是知之甚少。只能從讀書的角度,談一點讀后感。 吳良鏞先生是中科院、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四十年代,吳先生從中央大學建筑系畢業,一九四六年到清華大學梁思成先生創建的建筑系做梁先生的助手。建系之初,梁思成先生在美講學,只有林徽因教授與吳良鏞二人執教。林徽因和梁思成夫婦是在當時已經是中國建筑學杰出人物。吳良鏞先生后經先生推薦到美國師從馳名世界的建筑和規劃學家沙里寧。四九年獲碩士學位,五〇年回清華,為中國的建筑學、城市規劃學和人居環境學做出杰出貢獻。吳先生作為中國城市規劃學的一代宗師,負責指導一九九九年在北京召開的第二十屆世界建筑師大會的籌備工作,并主持《北京憲章》的起草,在大會上做主題報告,在曾先生看來,這不僅是中國建筑師的光榮,更是中國的光榮。 吳先生是繼梁思成先生、陳占祥先生之后,最關注北京的舊城保護和城市規劃建設的建筑學家。曾先生在文章中說:“二十多年來,吳先生在其發表的大量文章中,在面對高級官員和志業干部的多次講演中,為北京城的規劃設計和舊城保護,直至人居環境問題,提出了那么多的建議,發出了那么多的警告,苦口婆心,奔走呼號,然而并未能感動上帝。北京,沒有從吳先生的理論和建議中獲益。”解放以來,北京掀起大規模的城市建設,可是北京的城市建設,除了堅持圍繞舊城為中心的,南北軸向為核心的同心圓模式,幾十年來,不僅舊城沒有得到有效的保護,城市卻被二環、三環、四環乃至五環或更多的環包圍,這樣城市的功能漸弱,為了疏解湧堵的交通和擁擠的城市,只好將大片大片的舊城和胡同拆除,歷史文化名城北京的舊貌只能在留在歷史中嘆息。 曾先生于一九六0 年到清華大學建筑系當助教,正好是分配城市規劃教研組,梁思成先生是建筑系主任,吳先生是建筑系副主任。文革中,城市規劃教研組被砸爛,曾先生就再以沒有從事城市規劃的教學和研究,轉做建筑雜志的編輯,和吳先生的交往,大多是請吳先生寫稿。曾行生在文章中寫道:最后一次,我對吳先生說,“如果我來寫你的規劃、評述的城市,可以寫一百個。如果我來寫你與學生的交往和情誼,可以寫一百位……’吳先生輕輕一笑:城市就不止一百個了……”。這是曾先生在今年八月三次拜訪吳先生,最后一次談話的內容。后來,曾先生做了粗略統計,吳先生在一九七八年到一九八五年間所寫的三十四論文中,提及學者近三百人,城市二百三十余座,從北京到南通,從北方到南方。 吳先生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即對北京區域規劃建設進行研究。他作為《北京城市空間發展戰略研究》的主要推動者和制定者,把他對北京區域規劃建設研究的主要成果,如:完善中軸線和長安街:“兩軸”,強化“東部發展帶”和“西部生態帶”的“兩帶”,以構筑城市中心與副中心結合、市區與多個新城相聯系的“多中心”空間格局等。一改過去北京以舊城為中心的同心圓發展模式。 吳先生是國內“人居環境科學”研究的開創人,他認為,當今科學的發展需要“大科學”,人居環境包括建筑、城鎮、區域等,是一個“復雜巨系統”。吳先生說,他畢生的目標就是創造良好的、與自然和諧的人居環境,讓人們能詩意般、畫意般地棲居在大地上,這是一個建筑師的追求和情懷。大師對建筑的追求不單只是簡單的居所形式,而更多的是自然和人文關懷。 吳先生同時也是畫家和書法家,吳先生自小就喜歡繪畫和書法。他在重慶中央大學建筑系就讀時,吳先生有幸聆聽當時也在該校的藝術系執教的徐悲鴻、吳作人、傅抱石等著名繪畫大師的演講,欣賞他們的畫展,深受其藝術熏陶。畢業后的幾年里,徒步行走于重慶、貴州、云南一帶,邊走邊畫,曾有很多優秀的畫作問世。吳先生的書法多以行草見長,有很多作品應是當代書法精品。吳先生的畫作于二00二年由三聯書店結集出版,一本水彩,一本速寫,曾先生建議吳先生盡已然將行書精品出一本集子,讓更多喜歡吳先生書畫的人可以更多感受先生的文化精神。 吳良鏞先生的氣質和風度,似乎文人的氣質、藝術家的氣質更濃于建筑大師的氣質。從而造就了集建筑和文化一身的大師形象。曾先生在文中提到,一九八0年,他因妻子大病,請吳先生向學校說情,始得住上有廚房和廁所的單元樓。可見吳先生對同事的關愛。 據前天新京報報道:“由清華大學吳良鏞院士主持的“京津冀地區城鄉空間發展規劃研究二期”報告完成,并正式向外發布。此次報告中提出了京津冀地區為“首都地區”和新畿輔的概念。報告同時表示,備受關注的首都第二機場,應當選址天津武清太子務地區。二期報告發布會上,吳良鏞教授表示,此次的報告是對一期報告的一種延續,涉及的問題更廣,也更具體和深化。報告還改變過去關于“大北京地區”的概念,改為“首都地區與新畿輔觀”。 曾先生《從北京到南通》文中提到的清華人物里,讓我最感慨的莫過于程應銓先生,程應銓先生是吳良鏞先生在中央大學建筑系的同班同學,大學時他和吳先生同是高材生。 吳先生大學畢業后在重慶工作,程先生在抗日戰爭時期在緬甸為盟軍做翻譯官,抗戰勝利后和吳先生一道受梁思成先生的邀請到清華大學建筑系任教。程先生到清華的目的之一是想從清華到美國留學,可是這一愿望終未能實現。五十年代中期,程先生到了前蘇聯和東歐國家進行考察。曾先生在文章中說到:“后來陷入逆境的程先生,對于這段經歷,仍然十分的懷念。”程先生通過自己學,大量翻譯了俄文的城市規劃和建筑方面的書。程先生在五十年代推出的譯著,是新中國最早的有關城市規劃方面的學術文獻。 一九五七年,程先生因兩個莫須有的罪名被打為右派,一是和北京的舊城保護和城市規劃問題上,與當時的北京市委書記彭真同志的觀點不合;另一個罪名是在教學中鼓吹倫敦哈羅新城所采用的“鄰里單位”理論和模式。程先生被打成了右派后,經常受到批判,妻子林洙和他離婚后,帶走了子女。 林洙在《梁思成、林徽因與我》一書中寫道——1957年整風運動中程應銓犯了“錯誤”,對他的批判幫助是在民盟小組會上進行的,領導讓我也參加。我感到這是一個極大的恥辱,每次都縮在一個角落里。我不知道他到底犯了些什么錯誤,同志們的批判我也聽不大懂,回到家里我想幫助他,希望他的檢查能深刻些。我不認為他從根本上反對共產黨,但是人總是有私心的,也許他對某些工作上的安排不滿意,因而對組織或領導產生了抵觸情緒。我建議他從這方面找找根源,他拒絕了。可以想象此時的程先生的處境之艱難。 曾先生在文章里提到,“三年經濟困難時期”,因北京人有喜食芝麻醬的習俗,政府每個家庭每月供應二兩芝麻醬。可是程先生沒有家,也就沒有了這二兩的芝麻醬。一個大學教師,一個清華大學的青年才俊,過到連二兩芝麻醬都沒有吃的可憐地步。程先生出身于江西一個舊官僚家庭,也是書香門第,自是不會去為二兩芝麻醬彎腰。好在有曾先生的關心,曾先生和夫人都不吃芝麻醬,就把它送給了程先生。那個年代,最講究劃清界線,曾先生能如此不顧自己的安危,視程先生為同事朋友,要多大的胸襟。 程先生在“文革”中一度被隔離審查,在清華大學充滿“紅色恐怖”的日子里。曾先生文章中說:“他怕被揪斗,他不敢回宿舍睡覺,不止一次躺校園西南的干河溝里過夜。”在程先生自盡之前,我想他是無法理解,也無法看透那種時代,每天在恐慌、驚懼和絕望中生活。隔離審查期間,曾先生在程先生白天在同一個“學習班”,每天由工人和解放軍組成的毛澤東思想宣傳隊,也稱“工宣隊”,由一位解放軍戰士和兩位工人分別找隔離審查的人談話。我小的時候,在“文革”期間,我的父親也被隔離審查,還要被批斗,我父親很晚才回來,我母親提心掉膽的一直不敢睡覺,直等到我父親回來,才放下心來,有時我們在母親的催促下睡覺,有時困了就睡著,有時在被子睜著里不肯睡,只見父親回來,才放心的睡。 曾先生在文章中回憶到,程先生自沉是在晚上。當天,記不得是上午或下午,工宣隊的那位老工人找程先生談話,當時曾先生在場,老工人是個老實人,不知道程先生的身世,還是老一套,什么你要為自己的家庭著想,為老婆、孩子著想等等。程先生聽了后滿臉的驚異、愕然、痛苦的表情。早已妻離子散的程先生,聽到這番話,肯定已經傷心至極、萬念俱灰,于當晚自沉于校園西湖的游泳池。程先生在清華游泳池中自殺,程先生自盡時很安靜,當晚并沒有人知道。第二天,在校園巡邏的人發現了水上的尸體,才知道程先生已經自盡。程先生不僅會游泳,在湘江邊上長大的它,還有很好的水性,所以可以想象得出,他要有多強的愿望和毅力才讓自己死在游泳池里。 我后來就讀的中學,有一個長梯形的跳馬用的體育器材,是木制的,據一位老師講,曾經有一位右派老師,也是某大學畢業的高材生,被錯劃成右派后,分到我們這個邊遠貧窮的小縣城教書,文革期間,受到非人的折磨,不堪受侮辱,投校園的水井自盡,打撈出來后,就裝在跳馬的木箱里,老師身材高大,裝不下,工宣隊和紅衛兵就將這位老師遺體的腿打折彎曲后裝進去。是多么殘忍。 程先生死后,清華大學給了一個結論,就他“畏罪自殺”。程先生平時就十分注意外表,自沉之前,他換上訪問蘇聯和東歐國家時所穿過的那套嶄新的西服。程先生和妻子林洙離婚后,沒有再婚。梁思成先生的夫人林徽因在1955年4月1日清晨,經過長達15年與疾病的抗爭之后,與世長辭。林洙后來和梁思成先生結婚,歷史有時真就象故意和人開玩笑一樣,據曾先生聽說,程先生和林洙結婚時,梁先生是他們的主婚人。結婚后,原來掛在梁先生客廳里,畫家李宗律先生為林徽因先生畫的油畫像被取下,梁先生和林徽因的女兒為此非常憤怒。在文革中梁先生被批斗,是林洙無微不至的照顧,才使得梁先生脆弱的生命延續到一九七二年,享年七十一歲。 程先生作為一個建筑學家,城市規劃學家,他的貢獻很多,除了譯著頗豐外,他對“鄰里單位”的教學和科研,對后來的城市建設有很深的影響。后來我國從前蘇聯照搬照套來的“小區”理論,是蘇聯從英國學來的。現在城市規劃里的“小區”已經成為一種居住模式。程先生是業余愛好是攝影,有很多的攝影作品,《沈從文全集》和曾先生記敘水利學家、清華大學教授黃萬里先生的《長河孤旅》中都有程先生拍攝的人物照片,可見程先生在攝影藝術方面的造詣。曾先生在文章中提到,他在南洋的家人和朋友寄來一架英國產的望遠鏡,沒有用過,程先生聽說后,向曾先生要來送給侄女。后來,程先生專門買了一架舊的德國名牌相機回贈曾先生。程先生的侄女在回憶先生時說到:“我和弟弟最難以忍受的就是叔叔要在南京路、漢口路的照相器材店停留很久。”同樣能說明程先生對于攝影藝術的熱愛。 就是這么一個熱愛攝影、熱愛建筑、熱愛生活的人,卻因了政治和家庭的原因而早早的離開人世。這是我們國家建筑學界的損失,也失去了一位優秀的攝影家。程先生的早逝,對于程先生的子女來說,更是永遠難以撫平的傷痛。 曾昭奮先生在文章中寫到一些城市,在這眾多的城市中,給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南通,這也可以從曾先生的這篇文章的標題中得到這樣的信息,那就是南通的城市規劃和市政建設是很我代表性的。 關于南通的所有印象,對于我個人來說,則是基于這樣的三個因素:一是我曾經在很多書本和媒體中了解到南通,并且知道南通近代史上一個杰出的人物——張謇,他應該是近代以來南通最杰出的愛國主義者、著名實業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為現代南通的發展奠定基礎;二是我在天涯博客里認識的博友、文友、一個小朋友,她就是江南才女蘇枕書,之所以說枕書是小朋友,完全是緣于她今年只有十八歲,可她卻博覽群書,尤其是對中國古代文化、戲曲、詩詞等均有很深的造詣,我想象不出來,她這小小年紀,又要上學,竟是讀了那么多的書籍。枕書的文章筆峰凝練,簡潔、婉約、干凈,一如她本人秀美和溫柔;三是張圣均,一位南通通州市楊港鎮的中學校長,圣均無論是從教時,還是擔任學校領導期間,為學校的發展嘔心瀝血,在任上不幸身患白血病。在他決定不拖累社會和家庭,自愿放棄治療后,他的主治醫生,一位姓肖的女大夫,引導給他寫博客,我是在蔡猜的博客里結識圣均的。 他在眾多單位、朋友、網友,特別是圣均的家人的關心和支持下,原本預計最多有三個多月生命的圣均,通過輸血目前他的生命得以延續,后來我才得知,圣均是枕書中學時的校長。人生說來也真的很奇怪,我這個邊塞之人,從來不曾到過江南,江南到如今于我還是一個夢境,卻無意中和南通有了這么多的緣識。 曾先生在文中寫到南通的時候,用很長的一段文字來寫張謇,張謇(1853-1926年),字季直,號嗇庵,江蘇南通人。世代耕讀傳家。兄弟五人,排行第四。幼年聰慧好學,3歲啟蒙,4歲入塾,5歲時“命背誦千文,竟無偽。1885年,他赴京參加順天鄉試,高中第二名。1894年,又考中狀元。他在南通先后創辦了大生紡織公司、墾牧公司、通州師范學院、南通博物苑等工業、教育、文化、科普事業。他利用海濱鹽荒、興辦鹽墾公司,推廣植棉,是全國的首創。南通師范學校、通州女子師范學校、南通博物苑等,開全國風氣之先。他提出的:“師道貴嚴,中外同軌。非是則無所為教,無所為學。……凡教之道,以嚴為軌。凡學之道,以靜為軌,有害群者去之,無姑息焉。” 胡適這樣評價張謇:“張季直先生在近代中國史上是一個很偉大的失敗的英雄”,但在曾先生眼里,張謇先生在城市建設中的成就和思想,都證明他是一個勝利者。近百年后吳良鏞院士在城市規劃中,大力宣傳張謇的理論和思想,張揚其政績,于他來,確是一種幸運。 如今的南通已經是江南一個非常美麗的城市。近來,由吳良鏞先生和他的學生,建筑大師何玉如先生合作設計的南通博物館落成,為中國近代第一城南通增添濃厚的歷史氛圍和現代化色彩。從十九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張謇先生為實現其“建設一新新世界雛形”的救國理想和區域現代化宏偉藍圖,對南通城市進行全方位苦心經營。在他的推動下,南通開辟了新工業區和港區,進行近代教育、文化、市政設施建設,建立功能分布比較科學合理的多層次城鎮體系。從城市建設的主體來看,南通是第一座由中國人自己用先進規劃理念設計并實施建設的具有現代意蘊的城市。 南通的夜晚濠河燈火輝煌。濠河,是原有的古護城河,它位于市區中心,曲水回環,繞城而流,景觀豐富,林木蔥郁。亭臺橋榭掩映其間,畫舫游艇蕩漾水中。南通城之美,當得益于濠河。 曾先生文章的主角是吳良鏞先生,他說,吳先生選擇的是致用之學,歷今堅持六十年。而面對一個城市,一個議題,卻往往是左右為難,一邊是學者,一邊是官員和開發商。這就是中國現在所以政體致命的硬傷,學者憑的是知識和良心,而官員和商人圖的是利。難免最終還是由官員來決定,這樣的決定,終究還是開發商得利,而損害城市。 學者在官員和商人的眼里無非是個技師或是藝人。這讓我聯想起了“齊二藥”事件,近十年,隨醫藥體制改革,市場化是實現了,可是據我所知,目前我國的藥業體系,研究藥物的受藥商控制,生產、經營和監管都缺乏藥物學知識,一切均有官員和藥商操持,所以藥害不斷。 曾先生寫到北京,談到北京幾大建筑選擇前衛,其中“三鳥”一是鳥蛋即在建的國家大劇院;二是鳥巢即奧林匹克體育場;三是獨腳鳥(又稱獨腳雞,中央電視臺新樓)。除了前衛以外,它在投資上所造成的巨大浪費,還得由納稅人承擔。曾先生毫不客氣地批評,這是一種失職和無知。 曾先生的文章標題是從北京到南通,我冒昧地斷章取義,從南通又回到北京,兩相逕庭,其實并無意將兩個城市作為比較。曾先生的文章里還提到很多的清華人物,他們或從政,或從事建筑學、城市規劃學等學術研究,還是從事建筑設計,無疑正是這些學者,建筑藝術大師,為我們的城市,為了民眾的安居,為創建一個科學、自然、美麗的居往環境默默地奉獻。 >>>更多美文:原創散文
TH656801HO1845EG11VEEG